重构·协同·智能化物流系统集成行业交流会
在柔性生产模式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制造业对高效、敏捷、智能的物流系统需求激增。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驱动物流系统向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加速升级,成为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2025年7月17日,「重构·协同·智能化:物流系统集成行业交流会」由金诺会展与智博数字联合主办,在青岛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A4馆成功举行。论坛聚焦柔性生产模式下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升级路径与前沿技术应用,为制造业构建更柔性、高效、韧性的智能物流新范式提供了清晰路径与强大信心。
柔性生产模式下的制造业物流系统升级
△顺丰工业制造部 解决方案高级顾问 李维
李维先生介绍到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的供应链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力;顺丰科技始终坚持创新精神,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基于对供应链场景的深度理解和各行业头部公司的数智化实战经验,不断在智慧供应链探索领域取得新进展。由顺丰科技自主研发推出的智慧供应链产品系列“丰智云”,通过为客户提供全场景、全可视、一站式的智慧供应链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智慧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增强了企业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可实现帮助企业构建端到端、共生互利、持续发展的智能化供应链。此外,其于近期推出的物流决策大模型“丰知”运用先进的大模型技术,更推动了物流供应链在智能化分析、销量预测、运输路线优化以及包装优化等方向的突破,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供应链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智能仓储技术应用发展方向
△江苏华章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拓展总监 李骏
李骏先生分享到华章智能作为全栈穿梭车解决方案领导者,深耕智能仓储20年,全球穿梭车销量超10,000台。华章智能拥有144项专利技术,率先研发亚洲首套多层穿梭车立库系统,并交付京东亚洲一号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核心优势在于全栈式技术方案:首创双向/四向箱式穿梭系统,支持多箱型混合存储与毫秒级动态调度,单巷道吞吐量达1,400箱/小时;同时,推出八大制造业场景解决方案,集成穿梭车立库、AMR搬运及线边缓存库,实现"存储-备料-配送"全流程智能化。典型应用案例:①奥迪长春工厂通过变尺寸多穿立库实现高效精准物流,响应速度缩短至90秒/批次,物流成本降18%;②广汽丰田线边仓改造中,仅324m²空间提升400%利用率;③佛吉亚超级工厂集成四向托盘库与箱式机器人,完成50,000箱位高流量作业。华章智能产品已获得CE认证并出口欧美34国,服务索尼、博世、菜鸟等全球客户,助力制造业仓储效率提升80%,践行"以中国技术重塑全球智能物流"的使命。
眼手脚协同下的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房旭
房旭先生介绍到,海康机器人作为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营收59.29亿元,同比增长20%。聚焦汽车、3C、锂电等行业,推出“眼脚手协同”智能制造方案:在冲压环节,自研冲压缺陷检测专用模组实现0.1mm/pixel精度,支持15件/分钟高节拍生产,长安汽车案例中单线减员12人;焊装环节,3D视觉引导系统精度达±0.5mm,抗金属反光干扰,某主机厂适配多车型混线生产;涂装环节,程控条纹光传感器实现漆面颗粒/缩孔等缺陷95%检出率,30-60JPH节拍;总装环节,全车身装配检测系统覆盖200+项内外饰检测,正确率超99%。3C领域突破±0.1mm精密组装,某手表产线效率提升30%;锂电光伏行业覆盖极卷搬运、顶盖检测等全工艺。房总重点提到智慧物流方案落地京东亚洲一号(230台AMR)等标杆项目,医药流通领域通过TRP箱到人系统提升库容25%,五面扫DWS系统实现1500箱/小时高精度读码。海康机器人的全栈自研硬件(工业相机/AGV)及软件平台(VisionMaster/RCS),服务博世、小米、隆基等全球客户,践行“让机器更智能”的使命。
智能制造厂内物流发展趋势与最新实践
△苏州桦汉科技有限公司 北大区销售总监 满在启
满在启先生介绍到桦汉科技作为富士康旗下工业物联网领导者,聚焦“云-网-端”AIoT整合,提供嵌入式硬件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依托全球六大生产基地(昆山/布达佩斯等)和10,000+员工,年产能达288万片工业主板、210万台系统设备。核心产品包括:①无风扇边缘计算主机CES系列,支持-30℃~70℃宽温运行与模块化扩展;②工业平板CEP系列(10.1~21.5寸),IP66防护适配户外高亮场景;③国产化飞腾主板,服务国家信创战略。深度赋能行业:医疗领域为迪凯尔手术导航系统、Carestream造影设备提供控制核心;智能工厂落地橡胶硫化机自动控制、装载机仓储可视化方案;智慧交通支撑北京高铁人证核验及哈尔滨地铁管理系统。在机器视觉领域,联合客户开发轴承检测、枕簧智能检测等系统。新能源布局充电桩/光伏系统整合,2024年完成保时捷充电桩产线建设项目。凭借65%高研发占比、垂直供应链优势及全球合作伙伴。
自动化破局之道——智能模组
△深圳市顾美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区销售总监 王超
王超先生指出,传统电控柜长期面临手工接线效率低、成本高、维护复杂等痛点,而顾美推出的智能模组通过“去电箱化”设计,以“免电箱、免配件、免装配、免人工”四大核心优势,彻底颠覆行业传统模式。该模组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将PLC、伺服、电源等模块整合至单一电路板,体积缩减80%,支持任意组合适配多场景需求;无线化与插拔式结构不仅简化装配流程,非专业人员亦可快速完成安装,降低92.1%装配成本。此外,防呆化设计与标准化步骤确保设备一次成型,显著提升可靠性和维护便捷性。同时王总强调,顾美依托20余年技术积累,实现“48小时极速制造”(24小时研发+24小时出货),并已服务超4万家客户,覆盖电子制造、包装、纺织、医疗等全行业。公司以15%年销售额投入研发,拥有160余项专利,正加速全球化布局,致力于推动自动化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柔性智慧物流与移动机器人行业交流会
在制造业加速向柔性化、智能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成为重塑物流体系的核心驱动力。移动机器人(AMR)与协作机器人作为关键载体,以其灵活性、智能化和协同作业能力,正在深刻变革仓储、搬运、分拣等核心物流环节,推动构建更高效、敏捷、绿色的智慧物流新生态。2025年7月17日,「柔性智慧物流与移动机器人行业交流会」由金诺会展与智博数字联合主办,在青岛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A4馆成功举行。论坛聚焦AI与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物流智能化升级,探索柔性物流解决方案的前沿实践与未来方向,为解决制造业柔性化转型中的物流痛点提供了多样化、高效能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物流智能化迈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应用。
AI+机器人,智能科技如何重塑物流
△科乐智慧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黄晓青 博士
黄晓青博士介绍到科乐智慧机器人以AI+物流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ASR系列机器人(料箱型T系列/托盘型P系列),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与动态路径规划算法,结合5G低延迟通信实现精准分拣与实时避障。科乐智慧机器人创新性在于:①AI决策引擎实现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②多协议兼容WMS/ERP系统。在物流场景中显著降本增效:新加坡汽车仓储项目效率提升300%+;东南亚文具无人仓库容提升400%,人力成本降至传统仓库20%。一站式解决方案覆盖制造业、冷链物流、新能源等行业复杂需求。作为新加坡技术企业,科乐凭借全球布局(上海/法兰克福等5大中心),推动零售、医药、汽车等行业实现"人机协作+全链路自动化"的绿色物流变革。
华睿AMR助力企业智能制造4.0数智化变革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方区技术总监(CTO)刘志成
刘志成先生阐述到华睿科技作为大华股份旗下全球领先的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产品与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以AMR技术推动企业智能制造4.0升级。公司拥有1200+专业团队和600+专利,产品涵盖潜伏型、移载型、叉取型三大AMR系列,负载覆盖60kg至3t,支持激光SLAM、二维码导航、融合导航、惯导及磁条导航多模式定位及3D避障技术,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华睿科技的自研RCS机器人调度系统实现多车型混合调度与任务智能分配,ICS集成控制系统打通设备联动,协同iWMS智能仓储管理及MCS线边物料系统,构建“硬件+软件+算法”全栈解决方案。华睿科技已服务3000+客户,在锂电行业实现涂布上料、电芯转运自动化;光伏领域完成长晶棒与组件搬运;汽车工厂优化冲压、焊接车间物流;3C电子赋能原材料至成品仓储。通过D150D叉车AMR等案例,显著提升月台出入库、车间配送效率,减少人工依赖,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X-FMR 仓储物流解决方案
△合肥井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涛
王涛先生介绍到井松智能成立于 2007 年,是一站式智慧内物流解决方案领航者,总部位于合肥,在多地设有办事处和研究院,是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688251)。井松智能深耕行业 20 余年,拥有 230 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业务覆盖智能仓储系统、智能叉取机器人、智能软件系统三大板块,产品包括 “梅花鹿”“猛犸象”“长颈鹿”“甲壳虫” 等系列叉取机器人及 AMR,适配不同负载、高度和场景需求,具备高灵活性、高精度、高效性等特点。井松智能已服务石化、新能源、医药等 30 + 行业,实现 1000 + 大型项目落地,业务拓展至海外多个地区,合作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农夫山泉、吉利汽车等。井松智能以 “让世界所有工业搬运智能化” 为愿景,致力于用智能技术引领工业智能化变革,提供高效、绿色的仓储与物流解决方案。
协作机器人在新能源行业应用与创新
△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曲景阳
曲景阳先生分享到节卡机器人(JAKA)是聚焦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始创于 2014 年,总部位于上海,生产基地在常州,分支机构和服务团队遍布国内外,产品销往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 “用机器人解放双手” 为使命,致力于将机器人变为简单易用的工具并普及。核心产品涵盖六大系列,如节卡 Lens2D、小助系列、All-in-one 共融系列等,具备无线互联、安全协作、拖拽及图形化编程、即插即用等优势,重复定位精度达 0.02-0.03mm,关节运动灵活,可实现 24 小时连续工作,适用于人机协作等场景。节卡机器人已批量应用于电子、汽车、新能源等行业,如 3C 电子的 PCB 板上下料、曲面屏背板锁附,汽车行业的电机锁螺丝、车灯除尘等场景,全球部署逾万台。通过 JAKA OTA 机器人健康管理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诊断,构建 JAKA + 生态圈,合作共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推荐阅读: